查看原文
其他

穿什么衣服,都是与自己身体的搏斗

卢小波 三联生活周刊 2019-02-22


↑点击上方三联生活周刊加星标!






年少时,听说过一项很刺激的工作——剪裤子。

工作地点,是在影院门口或街头。只要看到哪个姑娘小伙子,裤腿太窄或是什么喇叭裤,就有执法者剪刀上前,嗤啦一下从裤脚剪至大腿根。

对这个活儿,虽未曾见,但心向往之。这当然是“力比多”在作怪,是一个少年的懵懂幻想。还有一个刚学到的新词:“暴力凝视”,也可用来以解释此事。谁穿得性感,就找谁下刀裁剪,也算那个年代的暴力美学。

时移势变,对身体的凝视,当然有更古怪的办法。

去年底,合肥机场一个女安检员,在某男艺人的微博里留言:“你真的好高,刚才把你从上到下摸个遍,你穿得太少了!”网友大为恼怒,痛批这位女士,以职务之便,涉嫌骚扰。不过,调查录像证实,女安检员并无多余不当动作。

这些现象,都涉及对身体和衣着的冒犯。

不得不说,视觉冒犯是一种易发的错误。比如,我就喜欢盯着破洞牛仔裤看。倒不是可以看到姑娘玉腿,小伙子穿着它,吊儿郎当的劲儿也极佳。怪的是,这种破裤子,高龄者一穿就很像乞丐。我也想穿穿,好让别人来冒犯自己,但一想到效果,便知难而退了。

何以如此?读了鹫田清一的《衣的现象学》以后,才知道这些“冒犯”,看来微微变态,其实藏着科学与时尚。

这位日本哲学家阐释说,时尚服装的起源,就是冲着冒犯而来。

法国的服装平等运动,始于大革命爆发前十多年。为了对抗统治阶层的华美服装,新兴资产阶级以穿着朴素为方针,故意穿上颜色单调的衣服,将此视为市民的制服,这也是西装的来源。

不过,任何衣服一旦制服化,就表现为人类对规则和秩序的顺从。有顺从就有冒犯。鹫田清一指出,制服的规则性越高,越能激发观者凌辱的欲望。

北野武的电影《大佬》,用了山本耀司的服装

打个比方,警服、护士服、军官装束,以及女安检员的制服,都属于幻想者冒犯的对象。那个女安检员,换个角度想,可以是“你在桥上看风景,看风景的人在楼上看你”。所以,如果她当时憋着不说,偷着乐,就属于正常情态,也不至于被停职。倒过来说,可能还有更多人,对穿制服的女安检员有幻想呢,但人家不讲你先说,傻了吧?

《衣的现象学》提出,现代服装设计的精髓,就是与身体的斗争,与流行的对抗。也就是说,抢先一步冒犯,是前卫设计师的优秀所在。

上世纪七八十年代,日本设计师就冒犯了国际时装界。三宅一生、川久保玲、山本耀司,这些现在如雷贯耳的名字,当年被戏称为“黄祸”。他们设计的服装,到处是破洞,开线;不规则,不对称,无装饰,未完成,超大尺寸。颜色以黑色为主,或者干脆漂白为无色。

三宅一生,就是“褶皱”的代名词。他的服装,对人体不“包装”,只是“遮挡”而已。有人说:“不经过一番搏斗,就穿不上三宅一生的衣服。”他的作品剔除了所有制式层面的东西。能让人想到年龄、地位、样貌、国籍等属性的元素,都被剔除得一干二净。

而山本耀司的作品,讲究的是时间感。有个法国电影导演说,“明明是新衣服,却好像穿了好几年的旧衣服似的。”

山本耀司作品 | wikicommon

看到此,我大致能理解,为什么破洞牛仔裤更适合年轻人穿。浸透时间沉淀的衣服,与青春外貌形成反差,才会耀眼。高龄人士,属于“破旧的人类”,衣着上再有破洞,怎么可能不寒伧?

三宅一生、山本耀司的作品,因其原创风格强,穿在个性不鲜明的人身上,反而更有气场。

《衣的现象学》有一小节,标题是“或为显眼穿衣,或为藏身穿衣”。

川久保玲的设计,就是为隐身而存在。她的衣服或有补丁,或有明显的开线。或过于宽大,或皱巴巴,或神似工作服、黑色丧服;或没有性感元素,或冷冰冷……

这种号称“乞丐衣”的设计,居然大受欢迎,赢得大量粉丝。

一位川久保玲的女粉丝,年纪很轻,一年到头都穿黑色。问为什么这么穿?答:“穿这种衣服就不会有男生纠缠了,省心。”

还有一位30多岁女士,这样说:“我不想穿得优雅淑女,也不想太过性感,不想穿成清纯大小姐,也不想穿成可爱的小甜心,更不想穿成另类轻浮女郎。而川久保玲的衣服就在这条缝里。”

川久保玲的代表作品

这种画面,实在让人想不通。川久保玲的“破衣服”,价格昂贵。我幼时家里穷,破衣裳无奈打补丁。而人家是太有钱太漂亮,才需要打上补丁。同样是打补丁,境界差别在哪里呢?

《衣的现象学》的解释是:“来自异性的视线黏黏糊糊,就像品评女人的优劣。川久保玲的衣服,能帮女人把视线的包围推后。”

打补丁的“乞丐衣”,藏着用心至深的高科技。

川久保玲从来只用独家原创布料。那些褶皱、磨损、染色不均匀,仿佛虫洞般的破损,都出自同一位工匠。据说,这位工匠每年开发上千种布料,而且布料用过一次就绝不会再用。

这种性冷感风格,已在当代日本服饰全面展现。优衣库、无印良品,也基本抹杀了阶层、年龄、面貌、性别的区别,千衣一态,满足“把身体藏起来”的要求。

照我看,窦靖童那种中性的酷,最适合做这类广告。前两天,她和木村拓哉合拍的MV轰动一时,可惜,日本服装大师还没有请她拍广告。

《衣的现象学》作者鹫田清一,在大阪和京都当过大学的校长。他读哲学专业时,研究流行服饰,被导师批评为“真是世道不古”。

他的时尚论述,是建立一整套身体理论上的。

他认为,每个人都不可能直接看见自己的身体。当然,你会说,镜子里或者摄影摄像,都可以看见啊,怎么看不见?

这就是抬杠了。人家的说法没有任何漏洞。他说的是,直接看!直接的意思,就是不借助任何工具来看自己的身体。那么请问,没有镜子,没有照相机,你能看到自己的面孔吗?一辈子也不可能看到的。

所以,这位哲学家说,身体对我们来说,是想象的产物。

泡澡之所以舒服,是因为这个过程中,身体持续接触有温差的液体(无论热水冷水),刺激了皮肤。人们通过洗澡,强化身体的感官轮廓。

衣服,则是加强人体轮廓感知的最常规装置。你在衣服里的每一个动作,都会造成对皮肤的摩擦。你不断穿脱衣服,就是通过零碎且模糊的程序,建立对身体的轮廓感知。由此而言,衣服就是人体的第二层皮肤。

鹫田清一还举例说,为什么有人把手伸进衣服,我们会不由自主地打哆嗦?那是因为“衣服里面就是自我”。

从更广义上说,这里还有一个“加工身体”的复杂概念。

打耳洞,染头发,涂口红,都是“加工身体”。有个外国医生,居然在病人的肝脏上,用激光刀签了自己姓名的字母。我估计,这就是职业“加工身体”,成瘾成癖了。

最高级,最凝聚艺术,最贴近精神的“加工身体”,就是设计衣服,选择衣服了。当然,这也最易纠结,最易产生矛盾。

记得前年,跟丫头在大阪逛服装店。我看中一件衬衣,她偏要说难看,斥为档次低。结果,我一怒之下买了三件同款衬衣。120块人民币一件,就一定档次低?不服嘛。

现在回想,当时为什么火气那么大?找到理论依据了,是她在妨碍我“加工身体”啊,能不生气吗?


    大家都在看     


⊙文章版权归《三联生活周刊》所有,欢迎转发到朋友圈,转载请联系后台

点击以下封面图

一键下单「环球寻味记」

▼  点击阅读原文,进入周刊书店,购买更多好书。

   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

    文章有问题?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